今天感覺不會考的樣子 (老師自己說跟這學期沒有關係。)
連續放了很多DVD 不過還是比較喜歡聽老師彈鋼琴
聽DVD 很想睡 不過還是撐過去了。
魔王 : By 費雪狄斯考(Fischer-Dieskau)
我覺得唱魔王的聲音很噁心 = = (甜蜜?)
可是也算滿像的吧,
只是那個表情 喔喔
小孩子比較像
爸爸我覺得聽起來只有兇 / 嚴
缺乏父愛 (很玄的東西)
第四個角色是旁白嗎?
比我想像中還短
不太知道是怎樣的故事
感覺像是糖果屋
因為我覺得魔王很像巫婆
他的表情真的很欠揍
馬蹄聲聽起來或者說看起來真的不太好彈。
詩人之戀: 聽不懂應該有差
不過要聽還是聽原音比較好
就像日本卡通有的配臺語會很怪。
因為上次聽過克拉克之後
對舒曼不是很喜歡。
可是她唱歌聲音很好聽啊。
The Nut Tree : 老師說有"再試一下"的歌
覺得要記得一首歌
其實只要有一個簡單的hook在就可以了
老師很有趣。
仲夏夜之夢 : 播結婚進行曲 (芭雷版)
覺得很奇怪的就是男生下半身的服裝吧
感覺像看到SOD (術語)
莫爾島河 : 一開始鏡頭用得很好笑
zoom in 到那條河
覺得後來越聽越像勇者鬥惡龍或者是FF
那種電玩配樂。
結果才剛想到那邊
就真的有兩個人打起來
(感覺像是剛打完王要回城)
賓桑斯的海盜 氣超長的帥海盜 跟三個女人
這首超好笑 XD
I l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ve you
與你離別 那天翹掉沒唱到
不過旋律聽起來很熟悉
我覺得她唱得滿苦情的。
嘴唇很有賣點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浪漫時期的....
音樂的走向 : 社會背景
莫札特 海頓的「絕對音樂」:注重結構
貝多芬之後:
1) 藝術歌曲的產生 (大宗,並不是之前沒有)
聲樂(vocal)和鋼琴(piano)
詩歌的意境 -> 譜曲 (先有詞再寫成音樂 , 和文字、藝術結合)
小至一分鐘
最長的:聯篇歌曲
社會背景 : 中產階級崛起,貴族沒落。詩人亦頻創作。
通作式的曲式(through control)
ex: 魔王
- 四個角色由一個人唱
- 有意境、無詩節
- 父抱子奔走 魔王甜言拐騙
- 馬蹄 樹葉聲音的模仿
- 主觀性強。(說是水流的旋律就是水流)
2) 19世紀的鋼琴特性曲
1個人彈
動物狂歡節 意境深
有的自殺 有的發瘋 有的搶別人老婆來得到靈感(李斯特、華格納)
舒曼 克拉克
3) 19世紀中期國民樂派
交響詩 歌組(song cycle)
取材
詩的意境 愛的 恨的
自己的民謠 自己的素材
這些都同時在19世紀 有很多風格 多采多姿(包括歌劇)
ex: 莫爾島河